MACV-SOG简介
MACV-SOG即U.S. 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s (MACV) Studi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SOG)(以下文中简称SOG),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东南亚印度支那地区活动的一支美国陆军非常规作战力量,称为:“美国驻越顾问司令部研究观察组”。他们在老挝,柬埔寨以及北越地区开展非法的越境秘密侦察和情报搜集任务,成为了历史著名的非常规特种作战单位。
提到SOG,故事就要从OPS-35计划开始说起,所谓OPS-35计划是指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对敌人纵深进行渗透侦察,并且严格保密保留极少的公开资料和图像存档,并且该计划主要由SOG负责,而相对应的OPS-31,32,33,34计划则由其他特种作战部队负责具体实施。岘港(Danang),昆蒿(Kontom),班美蜀(Ban Me Thuot),三地曾经作为SOG在越南行动中主要的三处行动中心,下设的人员和机构主要在该地域负责相关的战略情报侦察搜集工作。而SOG在执行OPS-35行动过程中的行政管理工作是由长期驻扎于南越地区的美国陆军第五空降作战群担任,同时,为了更好的协同配合和掩护SOG完成一系列的行动,平民游击防卫群(CIDG,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以及移动攻击组(MSF,Mobile Strike Force)(又称为:MIKE force)和移动游击组(MGF,Mobile Guerrilla Force)协同SOG完成更多的在北越的非军事行动。
1964年到1972年期间,一共先后有大约2000--2500人左右的SOG人员参加了OPS-35行动,并且得到至少7000人以上的当地作战人员的指导和参与。这些当地作战人员主要来自越南山区的土著民族居民和柬埔寨高棉人等,他们出去完成战略方面的情报搜集,同时参与搜寻--定位--歼灭--监听等一系列有助于寻找到北越游击队和越共军方活动的任务,以及包括对胡志明小道的侦察和袭扰。1964年作为OPS-35计划具体实施的第一年,SOG实施了“跳跃莱娜”和“草原火焰”两次大规模行动,并且都得到了中央情报局联络站的指挥和情报资源,其中,“跳跃莱娜”以失败告终。美国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在行动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美军人员的管理和领导以及情报优势作用,同时要发挥当地人的作战和文化优势。
为了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保证SOG的隐秘性,他们不仅在美国官方口中没有得到明确的承认,并且使用大量故意错绘的地图,来误导和避免在人员被俘时,让对方领悟到行动的本意。作为跨越边境进入老挝执行的侦察任务后来被命名为“草原火焰”行动,行动时间在1965年到1969年之间,为此SOG投入了大量的美军人员和当地人员来搜集与其相关的胡志明小道人员和配属的变化状况。并且在附近地域避开北越方面的侦察和反情报工作,设立联络通讯站,时时对情报进行分析传送。
另一个有关柬埔寨的侦察行动称为“塞伦屋”,一方面确定北越在柬埔寨内设立的基地和人员部署,另外了解柬埔寨政府对于北越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程度。由于受到了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任务的推进速度始终很缓慢,人员由于空中掩护的问题而不能迅速扩张其在柬埔寨边境上的渗透行动,这些侦察行动后来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为美国政府在对越政策的制定上起到了情报支持的重要作用。直到1972年4月,整个OPS-35计划内执行了将近1,400个侦察任务。
1972年中旬,SOG因为种种原因停止了其活动并开始接受国会质询调查,并且从海军的预算案中找到了实际上为陆军服务的SOG预算秘密款项。一连串的调查和取证后,SOG的行动陷入了停止阶段。
由于SOG不可告人的侦察内容和本质,一直成为了记者的关注焦点,虽然曾经以过硬的军事素养完成了很多情报工作,但是由于非法的行动方式和渗透,成为了美国在外交上更多尴尬的收场结局。虽然OPS-35最终被定性为失败的边境穿越搜集情报计划,但他已然成了越战战争中最为神秘而充满争议的非常规作战部队!
非常感谢godspeed兄提供以上资料!! [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8 16:56: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