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用户从未签到
★版主★
- 好友
- 1
- 要塞币
- 93 ¥
- 活跃指数
- 913 点
- 注册时间
- 2005-4-23
  
|
本帖最后由 rhg 于 2011-3-30 17:52 编辑
时隔1年多,经过近8个月的制作,终于完成了我的第4个G3系列作品.还是海豹,还是机枪手,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个题材总是充满了制作的激情.
既然使机枪手题材,机枪自然是整个制作中间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机枪泛滥的年代,如果不是为了一把好的机枪,很难让人在这个已经被我制作过很多次的题材上再投入巨大的精力了.
说今年是机枪年绝对不假,而且从态势上来说,其来势之凶猛要远超于07年那波不下4个品评同时在M249枪族上下功夫,但是令人可惜的是, 除了尚未正式公布实物图的SS,其他几家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说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各家多多稍稍都存在着这样那样或多或少问题. 对于我这个已经改了不下10把各类机枪的玩家来说, 在这样的机枪年里, 依然再买一把需要自己改造的"半成品"回来真的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相比众多品牌欲给力却又不给到位的扼腕现状,把手里几年前的库存升级到位反倒提起了我的兴趣.
喷迷彩之前的留影,底漆上的比较马虎
这次改造的本体是手里最后一把BS的MK48MOD0, 从07年的眼光来看,BS这把机枪虽然比不上BBI的枪王,但也称的上是中规中矩,有些细节甚至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但是4年多时间过去07年的可圈可点到了11年就显得有点平庸了,于是乎,就有了这次的大改.
在暴力分解后, 第一个改造就是抛弹舱的舱口,BBI和CD在这个部位上都是可活动的, 从追求究极的角度来说,BS这部分是做死的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钻头打孔开舱门是必须的, 然后用名片卡纸制作出开启状态的抛弹舱舱门. 为了增加作业面方便操作,这一侧的支架固定座也先切掉了.
为了升级BS的MOD0到MOD1,对前护木导轨厚度和形状也做了修正.
并且根据实际安装情况,适当调整下护木的安装方式. 同时, 用卡纸重做了BS原本失真的弹箱卡口.
作为MK48在推出时的一项重要改进,MK48的新脚架在收起时不再象之前的M249脚架那样会和装在下导轨上的战术附件冲突, 随后这样的新脚架也被推广到MK46和M249上. 但是BS包括后来的CD在还原这个脚架时不论是脚架还是中间的转轴尺寸都显得过于粗大,于是这个脚架就成为了这次改造的重点.
脚架本身比较容易改,拿砂纸细心打磨就是.
几张脚架打磨前后的对照
而中间转轴结构的改造就要麻烦很多,同样是用卡纸和胶棒做出,并还原实物的连接结构细节
将圆形的胶棒磨成六角形.
用来制作脚架和枪身的连接结构(黄圈内),和实物的对比
改造后的脚架另一个特点就是还原了真铁上脚架可和枪身成一定角度活动的特点.
这样的可动性在不水平的地面上对射击是很有帮助的
MK48MOD0和MOD1的另一个改变就是枪管提拔的位置,MOD1要更靠前些,这样的细节自然不能漏掉
相比于上面所提到的几项在原有基础上的改造,MK48专用的下挂式200发弹箱的制作就属于准自制类的环节了.之前往海豹所使用的M60 7.62机枪的弹箱都采用测挂式方式挂在机枪左侧,这样的挂载方式,对于左撇子射手来说,除了忍受滚烫的弹壳落到手臂上之苦, 持续射击过程中机枪的平衡性掌控也成了一大难题.不少左撇子队员在使用M60时不得不强行改成右手射击. 尽管特种部队都要求掌握双手射击能力,但这样的缺陷长久以来还是饱受一线特战队员诟病. 而这款下挂式弹箱的出现,配合M249系列自身的弹壳抛洒方向控制设计,使左撇子队员们能自如使用自己习惯的姿势进行射击. 而这款弹箱的另一个特点就如它名字中semi ridged所说的,是一款半硬式弹箱,和之前M249的下挂式弹箱相比,这款弹箱只有上半部分是用高强度塑料做成,下半部分则是布制的软式结构.这样半硬式设计的好处在于,虽然在满装状态下,弹箱会提高机枪的瞄准基线,但随着射击弹箱内子弹的减少,瞄准基线的高度能持续下降,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
Michael Monsoor身前的这样照片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个半硬式弹箱的特点.子弹的重量把弹箱下部的布制结构压出了一定的角度
弹箱用M249的弹箱制作而成, 改的面目全非,考虑到7.62mm的子弹要比5.56mm长很多,所以做了相应的加厚.
箱身上的孔使用来固定帆布布套的.
布套的制作
最后用流道拉丝加热的方式固定到弹箱上
半软式弹箱
AR式的枪托来自AR新上市的M249,其实原本已经自制到一半了,但人总是这样,能偷懒就偷懒吧
自制了一半被放弃的枪托
AR的M249系列虽然整体素质较差,不过这个枪托做的还算可以, 但还是对一些细节做了修正.
大的改造都在上面了,其他还有一些小的改造就不一一赘述了, 此外上护木的散热罩和PEQ15来自SS,前握把和DR瞄具来自PH.这次的涂装比较口味清淡,除了用简单地做了偏差色外,褐色网眼也喷的比较轻,不过这次特意找来一种网眼比较细的材料来做遮盖, 效果自认为比较满意.
长枪改的这么起劲短枪自然不能太落后, 这次改造的目标是市面上一直缺少的带枪灯的P226手枪和枪套.简单地把别的手枪的枪灯装在P226上然后塞进别的诸如PARA14.45手枪的枪套里的事情我也干过,但这样自然不符合G3的标准.
手枪和枪灯的组合是P226N无导轨版和SUREFIRE 332R,两者都来自SS,为了使332R能装到无导轨版的P226上, 自制了SUREFIRE专用灯座
改造完成后用郡氏的烧铁色, 枪金属色,半光泽黑和亚光黑做了细化上色.
并修正增加了后照门的细节
既然改造了手枪,那么相应的枪套自然不能少,和手枪相比,枪套的制作要复杂很多, 首先作为原料的PARA 14.45枪套被切开成三部分.
用AB补土重新造型外部,并反复打磨内部使其适合改造后的手枪和枪灯能完美放入
最后,加上表面的细节
最终完成的手枪和枪套,考虑到海豹队员根据任务需要经常要在不同的枪套间切换,所以腿板的旧化比枪套更重些.
这次除了一长一短两把枪外兵人背后还携带了一支海军型M72A7 LAW火箭筒, 和市面上的M72A2相比,M72A6/7加长了火箭的战斗部以提高杀伤力,虽然老式的M72依然在阿富汗前线服役,但是大多数照片里出现的还是新式的型号.相对于前面的两把的改造就要相对简单多,TC DEA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低廉的成本,即便是需要两个的数量.比较遗憾的是受条件的限制, 这个M72A7只是一个样子货,不能拉开成发射状态.在游骑兵的照片里,M72A6上还装上了PEQ-15,真是奢侈啊.
嫁接完成后的样子.
3件武器的改造前前后后用了4个多月时间才完成,但是作为我们制作的对象--1:6的兵人, 武器永远只是兵人手里的道具, 光武器达到精致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在各个部件上都有上嘉的表现整体上才算的上是一个优秀的兵人作品.
从上面的机枪涂装大家可以猜到,这次的制作原型是下面几张2010年在阿富汗作战的海豹队员
众所周知,NSW麾下的特种作战单位从05底年开始新数码迷彩AOR1/2的测试和列装,关于AOR1/2这两种迷彩的介绍大家可以学习面条兄在资料区的帖子. 和以往传统迷彩不同,AOR1/2迷彩的更彻底,不但作战服是迷彩的,各种作战装具也是迷彩的,而后期版本开始,连作战背心上的尼龙织带都采用迷彩印刷的方式以期达到迷彩效果最大化.目前AOR1/2迷彩布料仍属于管制类产品, 只向少数几家指定装备制造商提供, 作为NSW长期装备制造商,LBT其中之一, 而这次制作的就是LBT公司为NSW定制的AOR1迷彩LBT 1961H机枪手背心.
AOR1迷彩LBT 1961H的实物照片
自制AOR1 LBT1961已经不是第一次了,09年的时候我就为我另一个G3作品制作过一件AOR1迷彩的1961G,和这次的区别在于1961G是步枪手背心,1961H是机枪手背心. 而且这次为了表现后期版本的特点, 背心上所有的织带都用迷彩布料做成,煞是废了好多时
这次自制使用的迷彩布料是TC的AOR1迷彩, 虽然个人觉得SS的AOR1相比之下花版的精度更好些, 但之所以选择TC是因为相对于TC的布料更容易搞到, 价格也相对低廉, 淘宝上SBS的裤子不过20块钱一条. 即使是步枪手的HFPU,也不过60大洋, 而SS的gen2除了价格上居高不下之外, 没有大块完整的布料可供裁减也是我放弃SS的主要原因, 为了这身背心,我一共准备了4条SBS的裤子加上两身步枪手的HFPU. 而选择TC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TC有现成的机枪弹药包可用, 就像前面说的,偷懒的诱惑总是巨大的.
4个弹药包拆掉原本的MOLLE结构
换上迷彩的织带插扣
上缝纫机前的预定位(为了这个腰部,不得不忍痛拆掉了两件HPFU上衣,如果用SS的AOR1,这两块就只能靠拼了)
最终完成后的样子, 为了表现特战队员喜欢自己改装备的特点,我在腹部的拉链前面增加了一个插扣,这样的改造在某件海豹队员使用的1961G上出现过,应该是为了方面在卧倒状态下匍匐前进或者取出弹药.
内侧的样子
此外,我还在背心上做了一些其他的小改造,使这件背心显得更加实战一些.
弹药包袋盖上用来固定附件的小橡筋
背带上用来粘贴IR标记的魔术贴
弹药包底部用来携带烟雾弹或者手雷的橡筋(参考LBT 1195)
AOR1的通讯器包虽然有TC现成的可用,但是为了和背心保持全迷彩, 还是花了一个晚上在TC的基础上改造了一个LBT 6015D通讯器包
TC的6015D尺寸稍微偏矮点,在自制的过程中做了加大.
此外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就是还原包底部的气眼.还是用流道拉丝的办法.
最后完成的样子
防弹衣的改造相对简单, 胸部全魔术贴版本的HUGGER PC,改自SS,增加了HUGGER标志性的橡筋.考虑到背部要用模块化水袋包,所有背部没有改
作战服的搭配是CP GEN2 作战版裤子+HFPU上衣的组合,现实中亦有海豹队员这样搭配.
TC的HPFU上衣做的很有特点,之前的作品里已经说过,这次主要是对门襟拉链做了进一步改造,使其能象普通的衣服一样翻开领子.
而裤子的处理则颇下了一番功夫, 实物GEN2作战裤内部有一个护膝提升设计,能使护膝在剧烈活动时始终保持在膝盖的位置. 在很多实物照片上,GEN2的膝盖总是成一定的褶皱效果就是因为这个提升设计.
考虑到实物的这个设计是穿过口袋的,要在1:6的裤子上还原实物的设计很难, 所以反复了几次后自制了一个类似"吊袜带"的结构,用织带和橡筋套在大腿根部,另一头缝死在护膝内侧, 最初完成后发现这样的结构对兵人下半身的活动幅度影响很大,膝盖弯曲受到很大的制约,于是又把"吊袜带"的下部改成了橡筋,活动性果然改善不少, 不过对大腿根部球形关节的影响仍然不小,多少有点遗憾.
改造完成后,对膝盖的颜色的修正自然必不可少
和裤子一样,ASOLO FUGITIVE徒步鞋同样来自TC的雪地兵, 按参靠原型改变的配色,TC这双FUGITIVE的模具做的相当出色, 重涂过程令人相当享受
1:6和1:1的FUGITIVE
最后需要重点介绍的是这次制作中的另一个重点--兵人的头部,这次头部的制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占据了1/3以上的时间. 制作的重点自然是原型图中海豹头盔上装载的WILCOX公司新近推出的M.H.R.S(Mission Helmet Recording System), 中文叫做头盔任务记录系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装在头盔上的微型摄像系统.
整个系统包括一个微型摄像机,两个模块化电池组,一个小型存储器和一个带有微型摄像机安装作座的夜视支架. 当然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电池组的数量.
模块化电池组和存储器用胶板制作而成
细化后的样子
电池组和存储器则用AB补土和卡纸制作
带摄像机安装作座的夜视支架也用AB补土捏成,镜桥则用卡纸和胶棒裁剪粘贴而成.为了今后安装夜视镜,夜视安装座则取自BBI的PVS-18头戴式支架
第一次制作时资料还不全,做错了镜桥的款式
用来制作镜桥的纸样
最终完成的样子, 白色字体来自比例模型的水帖纸.
PVS-15夜视来自BBI, 和机枪一样做了网眼喷涂,重点加强了目镜的效果.
夜视仪包在筛选了SS,PH,CD的之后选择了PH的作为改造的本体,因为三者相比PH的尺寸和厚度更小,装在胸口不会在视觉上过于突兀.
三个品牌的夜视仪包比较
因为要装在魔术贴版本的HUGGER上,背后改成了魔术贴
为了装自制的荧光棒插,前面也缝上了魔术贴
而这次头盔上另一个比较大亮点则是近来出镜率颇高的V lite Manta Strobe新一代求生灯
据说是DEVGRU的FAST盔,安装有AVS-10和V lite Manta
别看这个小东西尺寸不大,做起来还颇费事
首先用透明胶板制作出外形,并模仿实物做出内部的螺丝孔
在底面上画出大致的电路板和LED
猜猜这是什么?
金霸王电池思密达~~
整个头盔做下来有两个强烈的感觉, 海豹太TM有钱啦,出门头上就顶着2,3w美元;海豹的脖子太强壮了,估计每次出完任务都要好好做下颈部按摩.....
好了,改造的内容介绍完了,再整体看下吧.
|
|